5月23日,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山队员成功登顶。此次科考由相关领域战略科学家领衔,共有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多名科考队员参与,聚焦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影响、亚洲水塔变化、生态系统与碳循环、人类活动变化、稀有金属资源等方向开展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青藏高原,拥有地球上最独特的地质、地理资源,被科学界称作“天然实验室”,而珠峰就是这个实验室里一块亟待被科学认知的璞玉。近年来,从测量珠峰新高程到在珠峰建立世界最高气象站,“世界屋脊”之上一次次见证了中国科考人不懈探索和勇攀高峰的脚步。
从“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
(相关资料图)
中国人早就开启了珠峰探索之路。1960年,3位平均年龄24岁的中国登山队队员,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的伟大壮举。1975年,中国登山队共9人再次成功登顶珠峰,第一次将测量觇标竖立在了珠峰的顶端,并测得珠峰的精确高度--8848.13米,这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高度”。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19名队员顺利将“祥云”火炬传递到珠峰顶峰,创造了世界登山史和奥运史上的奇迹。
过去这十年,我国实现了从“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从“我要征服你”到“我要了解你”的思路转变。2020年的珠峰高程测量,在我国测绘史上创造了多个“首次”: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的计算;人类首次实现了实测珠峰峰顶重力值;全世界第一次在珠峰地区建立全球高程基准。最终测得珠峰高程为8848.86米,达到历史最高测量精度。
登珠峰不仅为“量身高”
作为世界最高峰,珠峰独特的地位和地质、生态结构,使得研究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座山峰本身。而攀登珠峰正是获取研究珠峰一手数据的最佳机会,这一数据不仅仅是最高峰的“身高”记录,还能为研究板块变化等地质运动提供丰富资料。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板块交界处强烈的造山运动形成的。珠峰高度的测量能够揭示板块运动的强弱变化,这十分有助于监测地震活动和减灾、防灾。
此外,珠峰和南北极一样,都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因此这里的生态变化也被视为全球环境变化的“试纸”。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珠峰的生态环境、植被分布的变化,冰川形态、规模和储量变化,来为全球的生态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一手的参考。
8830米!这个气象站实在“高”
2021年以来,中国珠峰科考专家克服重重困难,在珠峰北坡的高海拔地区陆续建成运行8套自动气象观测站,最高的一个站点建在了海拔8830米处。这意味着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完成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气象科学考察工作。另外,极高海拔区域的气象观测资料在全球范围也十分匮乏。因此,这一举措对填补全球范围内的气象记录空白也有不小的贡献。
气象观测正是本次珠峰科考,也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重要内容。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珠峰科考总指挥姚檀栋院士介绍,2023年珠峰科考将聚焦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珠峰极高海拔环境如何变化、珠峰环境变化与西风-季风如何相互作用、珠峰地区未来环境如何影响亚洲水塔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更多攀登者有望实现“珠峰梦”
珠穆朗玛峰吸引着全球攀登者心向往之,无论是前来挑战“致命”海拔的登山爱好者,还是在珠峰地区工作、生活,人体都针对极端环境会发生变化?在人体的高山生理适应研究,也是珠峰科考队的使命之一。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中,科考队观测到珠峰地区人体生理的特殊反应:进入高原后,会出现心率升高,心率变异性下降。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表示,对高原常住和短居人群的健康影响开展人群研究,获得了宝贵的生物样本和环境数据。通过科考工作的进行,科研人员可以对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健康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并掌握科学依据,也可以给来珠峰旅游的游客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来源:海报新闻)